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方法研究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1-12-12作者:浏览次数:4564

 

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曾明确提出开展两项活动,一是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所以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后,要接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实际出发,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是口头,而应落实在行动上。“创先争优”活动是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形成一种制度坚持下去。
一、    创先争优的基本理解:
1、先、优:
是指某机构设置并依据相应的指标体系、标准及其考评方法,对被考评的企业、单位进行测评、比较后,选出优秀、先进的结果。对于被考评的企业、单位来讲,在没达到优、先的境界的时候,优、先是一种愿望、目标;在达到优、先这种结果的时候,优、先是一种相对的状态。
1、创、争:
是企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以优、先为愿望、目标,运用相应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的,达到优、先的过程。
创先争优,体现了先进性、优秀性的标准、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实现的结果等三者之间的关系。
现在,创先争优的先进性、优秀性的标准已经确立,创、争过程中是否有创新,以及创新效果如何,就成为至为关键的因素了。
二、创先争优活动,离不开创新
创新,就是要有新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的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会引导我们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要有开拓创新的胆略。勇于创新,事业就会前进;怯于创新,发展就会停滞。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发挥创新才干,改进工作方法,用新思路、新举措开辟新道路,取得新的成果。
(一)         五种常见的创新方法:
1、综合法,是将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加合到一块。
综合法是把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各个要素(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党性教育、监督工作等)结合起来考虑,它决不是主观地、任意地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各个要素简单地拼合在一起,而是按照各个要素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有机联系从总体上去把握它们的未来发展动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的角度把握党建工作的本质和规律,以通观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的全局,来促进思想观念的改变,更好的制定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具体实施工作的一种逻辑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站得高,看得远”。它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有全局观念,要有服务意识,要有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2、嫁接法,是在一个事物的本体上,附加新的功能、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形成新的产物。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全都知道怎么解决或是有经验。而适当借鉴他人的方法经验,不失为一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一些常规性问题来说,嫁接,更是一种合理的方法。合理地选择嫁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和模仿,然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在嫁接的基础上创新,这样解决问题不但不是一种抄袭,相反,还是一种智慧。基层党组织建设,千万不要固步自封,不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要勇于甘当“小学生”,抱着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心态多向一些先进的组织请教,学习他们好的经验和做法,这样才能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3、类比法。
类比法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在归纳、演绎、类比这三种逻辑推理中,类比是富有创造性的一种方法。因为运用类比法的时候,研究对象范围内没有相应的一般原理,因而不受现成的原理的约束,相反它可以在广泛的范围中,提供种种可能的新原理,供人们去探索和验证,因而从本质上讲,类比法是一种发现的方法而不是验证的方法。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而类比有较强的探索和预测作用,类比是通向发现、发明的重要阶梯!因而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充分运用类比法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能否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就要求我们用类比法去发现新时期未知的新问题和新元素,在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出相同点,或者在看似相同的事物之间找出不同点。可持续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4、延伸法或类推法,
以荀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的类推思维方式,将类推“衍化”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设譬求喻、攀缘比附、比兴与隐喻、象征等多种多样的类推思维形式,荀子之后的儒家“类推”,从身旁之物延伸到远处,有时甚至达到矛盾状态。《大学》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借助于“类推”思维而层层扩大,借助于“类推”从个人、家庭延伸到国家、天下的伦理情境,构成一类同性的整体;这样的延伸的逻辑机制,就是依赖于类推思维将“此情境”的伦理,类推到“彼情境”的类推转化。延伸性的方向是朝着价值较高的方向类推,因此这样的类推也具有提升性。不仅如此,它又因此而使类推具有前瞻性:看似未来发生的事情是很难加以预料的,但借助于伦理情境的动态把握,总会偏向某种未来的可能性,而这种偏向的产生,往往必须透过类推思维的作用。
类推法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以过去的伦理经验和当前处境作为类比推衍的基础和导引,因此它必须有对过去情境中作出的道德伦理判断的理据(理)的研究。也就是说,类比推衍起自于对过去伦理经验的洞察,从而形构“伦理情境”,并以此作为进行类比推衍的必要条件;例如,无论外国同我国之间达成什么样的协议(不可预知的效果),都必须首先认可坚持一个中国、坚持平等对话的原则。
第二,在某一伦理情境形成完成后,可由过去的伦理经验的意义来推衍当前情况的意义,从而通过类比推衍将过去伦理经验的意义推广拓展到其他更大范围。
第三,它暗示了构成伦理经验的诸方式。每一个类比推衍,基本上都有将“道”(“礼义之统”)具体化的意图,类比推衍可以将仁义标准的个别应用,当作“道”的具体化。因此之故,“类比推衍”也就成为了“道”之理想落实到现实世间之间的一种暂时性中介。
第四,这样的类比推衍,也是行动的“推理”,因为它是在行为的根本规则(“统类”或“伦类”)直接指引下,面向冲突的或两难的伦理情境,借助于“类比推衍”的运作以作出选择,导向实践。
基层党建工作,要借助于“类推”思维,顺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轨迹不断延伸、不断提高,形成新的认识、新的探索,获得新的成果。
5、逆向思维法,就是别人往东走,我就往西走,与常人和传统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或者通俗地说是颠倒思维。逆向思维是与正向思维相对而言的,要理解逆向思维,就必须首先理解正向思维。正向思维是按照时间顺序、事物与认识发展的自然进程进行的常规思维是人类运用得最多、最广泛的思维方式。运用常规思维,可以提高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大量常规问题的处理效率。而逆向思维是从与正向思维——时间顺序、事物与认识发展的自然进程——对立、相反的方向进行的非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只要运用得当,往往会产生正向思维等常规思维原来所意想不到的创新,可能比正向思维路径更短、更奏效。“相反相成”、“反其道而行之”等都是这个道理的某种诠释。从“因”到“果”形成一个逻辑链条,从“果”到“因”也是一个逻辑链条,但是,当一“因”多“果”的情况下,因果逻辑思维就可能发散,容易迷失方向。而反过来从“果”到“因”思维,就可能快速找到最短的思维途径,进而拟定出最简捷的操作路线。
物尽其用,凡是社会需要的东西都具有价值,从“物”到“用”是习惯性思维,从“用”到“物”是更为正确的逆向思维。
基层党建工作,要借助于“逆向”思维,物尽其用,凡是社会需要的东西都具有价值,从“物”到“用”是习惯性思维,从“用”到“物”是更为正确的逆向思维。我们组织的制度、规定不是用来管人的,是用来服务群众的,以服务于人民为宗旨来建设我们的党、建设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就是逆向思维的过程。
(二)有效创新应遵循的五大原则:
1、超过同行评比的平均水平;
2、超过自身过去的水平;
3、解决实际所面临的某个、某类问题或难题,促进组织综合管理能力与管理效率的提升;
4、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新的规范,使组织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5、丰富管理科学或社会科学,为社会公众带来有益的启发、信息和新的享受。
(三)培训和实践,促进党员在创新方面四增强
创新意识,必须通过培养获得。基层党组织对于党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做到在如下四个方面的增强:
1、增强党员的创新意识:
2、增强党员的创新精神:
3、增强党员的创新能力:
4、增强党员对创新环境形成的贡献性。
三、创新性地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标杆管理相结合:
(一)标杆管理的基本知识:
1、概念:
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单位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本单位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同行,创造优秀政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2、三要素:
1)标杆管理实施者,即发起和实施标杆管理的组织。
2)标杆伙伴,也称标杆对象,即定为标杆被学习借鉴的组织,是任何乐于通过与标准管理实施者进行信息和资料交换,而开展合作的内外部组织或单位。
3)标杆管理项目,也称标杆管理内容,即存在不足,通过标杆管理向他人学习借鉴以谋求提高的领域。
3、五步骤
1)计划;
2)内部数据收集与分析;
3)外部数据收集与分析;
4)实施与调整;
5)持续改进。
(二)借鉴标杆管理的效果和作用:
1、能增加创先争优活动的科学性:
标杆管理法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西方管理学界将其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创先争优具有标杆管理的特点,因此,就有必要借鉴标杆管理的管理方法,来科学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2、能促进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巩固和拓展:
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义之一,创先争优活动与标杆管理的有机结合,能增加创先争优活动的科学性,可以促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巩固和拓展。
3、能促进学校党建工作与教学活动和谐共进:
学校党群系统的党员和一线的教学老师,都具有标杆管理思维的时候,有助于相互工作上的沟通、配合、支持。